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明话事人 第38(2 / 2)

待问题了,前文介绍过,苏州府乃至江南一直有欠税文化,官府年年收不齐定额,一般能征解八成就算考核合格了。

那么去年吴县考核标准就是三十二万石,而实际征收到的是二十六七万石,还欠了五万石左右。

也就是说,决定冯知县离任审计的钱粮数额,其实是能否补上五万石欠税,而不是四十万总量。

钱粮各项数额算是县衙内部机密,外人一般不会清楚这样的数字。

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县衙死命催各堂口,去征缴去年欠税的原因。

那么按照大明官方折色比例,一石粮折色为二钱银,反过来一千两就相当于五千石粮。

也就是说,一千两银子能折抵五万石欠税的十分之一,其实细节也没那么简单,但大体上就是这样情况。

站在冯知县的角度来看,假如能从虎丘徐家敲出一千两,就相当于只用区区几天时间,立刻解决了十分之一的考核难题。

对于官员而言,一千两银子可能诱惑力没那么大,但解决掉十分之一的考核难题,没几个人能拒绝。

但还有另一个问题,财务税务制度在这里摆着,钱款来源去向都是要登记明白。

捐资就是捐资,不可能某人随便给县衙捐点银子,就能直接当税银骗政绩。

所以林教授又提出了洗钱方案,通过安乐堂把敲来的银子洗成合法合规的税银,解入县库,用以解决冯知县的离任审计问题。

冯知县为什么悍然庇护林泰来,原因就在上面这些机密细节里。

而外行人只会想象,林泰来要敲诈徐家啦,然后承诺和知县三七分赃啦,所以知县为了几百银子黑钱庇护林泰来啦!

关于另外一个外人看了个寂寞的问题,长洲县为什么突然退让,也是有内在逻辑的。

林泰来去长洲县告徐家,长洲县没有受理,这就是长洲县的“原罪”。

林泰来将事情闹大到轰动全城、无法遮掩的地步,然后又获得了吴县知县的全力支持,长洲县这个“原罪”就有可能被无限放大。

长洲县为什么不受理告状,是不是因为要包庇徐家?

徐家砸的堂口,是与申家发生冲突的堂口,那么长洲县是不是为了申家办事的?

申家是申首辅的申家,长洲县是不是投靠申首辅?

如果无限放大后,上面这些问题会全部被公开议论,脑子稍微正常的知县都不会放任发生。

在当今体制下,申首辅并不是张居正那样称霸朝堂类型的首辅,朝中反对势力同样很多。

当知县的除非是赌徒,根本犯不上背这么大黑锅,卷入朝堂政治搏杀。

所以官衙内里的事情往往阴诡难测,知道的不说,不知道的乱说。

外人不明就里,只能雾里看花连蒙带猜以讹传讹。而知道内幕的人,又会油然而生出优越感。

现在林泰来给长洲县的选择就是,压迫徐家拿出赔偿,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长洲县没有包庇徐家。

虎丘徐家虽然是长洲县本地大户,但百里侯知县也不是好惹的,只要愿意付出代价,同样有无数手段收拾大户,只看值得不值得。

所以林泰来才会对章粮书说,现在压力在长洲县那边。

他暂时只需要等长洲县那边的结果,可以抽手干点别的事情。

章粮书奇怪的问:“你去浒墅关干什么?那里跟你有什么关系?”

林泰来禀报道:“全苏州花榜美人联合涕泣恳求,请我去浒墅关堵截南京花船,我不好拒绝。”

章粮书:“……”

完全看走眼了,自己到底招了个什么下属?才混了几天城里,交游就如此广阔了?

当初他对林某人的品行完全不报任何希望,是个烂人也无所谓,正经人谁能混社团?只要能打就行了。

但他也没想到,林泰来除了能打之外,各方面的能力如此出众。

竟然让他这个二十年老粮书,都产生了一种会不会被取代的巨大危机感。

------------

狂狷邪魅

浒墅关位于南北要冲,是苏州城的北边门户,地位就像是潼关之于关中。

这里行政上本名是浒墅镇,位于长洲县境内,但因为设置了税关,所以就俗称浒墅关了。

朝廷在大运河和长江水道上,设置了八大税关,浒墅关就是其中之一,地位重要性可想而知。

税关大使简称税使,但可不像一般的仓库大使一样是杂官。

而是由朝廷直接派出一名户部主事兼任税使,是正经的朝廷差遣官,绝非杂流。

税使只接受朝廷直接领导,地方无权干涉税关事务。

所以浒墅关管区等于是半独立于苏州府之外的,这也是林泰来为什么敢来浒墅关的原因。

如果浒墅关还是浒墅镇,完全属于长洲县管辖,那林教授还未必敢到长洲县地面上来做事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